一、学科简介
2010年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所属学科门类为工学。
该学科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工作,在农田信息采集与处理、农情监测与控制、畜牧业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技术及应用和生物信息技术。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6人,占教师总数的88.9%。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与计算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和维护、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二、培养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路线,培养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身心健康;
2.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现状和最新发展,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独立担负计算机软硬件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
5.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独立的科研开发能力,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能在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三、研究方向
1.农业信息技术及应用
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需求,重点针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大影响和应用前景的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农业资源管理与环境监控信息化、农产品流通过程信息化、农村管理信息化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产品研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现代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技术、畜牧业信息化技术、农电企业管理数字化技术、农产品无损检测关键技术及装置研究等方面,并开展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2.生物信息技术
本研究方向是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新兴研究领域,以生物信息学为理论基础,以生物基因组及相关生物信息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研究基因数据挖掘理论及方法,研究生物技术试验数据的后处理方法和工具软件研发;研究生物信息数据表示、存储和处理方法及数据库的建立;生物信息数据计算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等。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5年。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学位课 |
200101 |
第一外国语 |
96 |
6 |
1、2 |
考试 |
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学生选课共9学分 |
200102 |
自然辩证法(学硕) |
16 |
1 |
1 |
考试 |
20010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硕) |
32 |
2 |
1 |
考试 |
学科学位课 |
214107 |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前沿专题讲座 |
32 |
2 |
1 |
考试 |
必须设置学科前沿专题讲座;2~3门,4~6学分。 |
214106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32 |
2 |
1 |
考试 |
214108 |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
32 |
2 |
2 |
考试 |
必修课 |
214211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32 |
2 |
2 |
考试 |
3~5门,6~10学分。 |
214212 |
现代优化算法 |
32 |
2 |
2 |
考试 |
214208 |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
32 |
2 |
2 |
考试 |
214210 |
数理统计与分析 |
32 |
2 |
1 |
考试 |
214213 |
现代软件工程 |
32 |
2 |
1 |
考试 |
选修课 |
|
英语二外(一外非英语必选) |
|
|
|
考试 |
本栏所列课程不得超过15门。 |
214317 |
科技论文写作 |
32 |
2 |
1 |
考试 |
214318 |
Linux系统编程 |
32 |
2 |
2 |
考试 |
214321 |
3S技术与应用 |
32 |
2 |
2 |
考试 |
214324 |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
32 |
2 |
2 |
考试 |
214325 |
无线通信与网络 |
32 |
2 |
2 |
考试 |
214326 |
信息安全技术 |
32 |
2 |
2 |
考试 |
214327 |
自然语言处理 |
32 |
2 |
1 |
考试 |
214328 |
软件测试技术 |
32 |
2 |
2 |
考试 |
214207 |
面向对象与统一建模 |
32 |
2 |
1 |
考试 |
补修课 |
|
数据结构 |
|
|
|
|
必须列出备选目录,不计学分。 |
|
软件工程 |
|
|
|
|
|
数据库系统原理 |
|
|
|
|
六、修读要求
1.必修环节
(1)文献阅读
硕士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之前,阅读中英文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15篇),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填写《文献阅读汇报表》,将文献内容整理成综述并进行汇报。具体考核形式由导师自行决定。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充分阅读相关专业文献,构筑出论文工作框架并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写出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在第三学期由导师主持并邀请有关学科、专业的专家至少5人举行开题报告会。
(3)学术交流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参加学术会议1次,在学科以上范围内的研讨会上作报告2次以上,并提交相应的参会证明。
2.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的总和应不少于33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必修课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
3.科研成果要求
硕士研究生需在3年内在学校指定范围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参照《东北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
注:文章有效需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必须与课题相关;
(2)第一署名单位必须为东北农业大学;
(3)署名原则:研究生第一作者,导师通讯作者;或者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等环节,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鼓励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应用型课题。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学位论文的题目一般应于硕士研究生入学时或第二学期初确定。
硕士学位论文侧重于对研究生工程或管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要求研究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研究、工程技术开发课题并进行应用或测试验证,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相当规模的程序实现或硬件系统调试,并经过检查验收。
对于硕士论文,要求包含以下内容:应用背景与系统需求、问题分析与方法选择,系统建模与形式化表示、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硬件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评与结果评价等。
开题报告或中期检查未能通过者,则在达到要求后重新进行开题报告或中期检查,其培养年限适当延长。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六学期末进行。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按照《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进行。
八、主要的学习参考书目及网站
1.主要期刊
[1].计算机学报
[2].软件学报
[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电子学报
[5].自动化学报
[6].农业工程学报
[7].农业机械学报
[8].计算机工程
[9].计算机应用
[10].计算机仿真
[11].控制与决策
[12].模拟识别与人工智能
[13].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4].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15].计算机科学
2.参考书目
[1]数据库系统概念(原书第5版),(美)AbrahamSilberschatz, Henry F.Korth, S.Sudarsha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
[2]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原书第7版)(美)JeffreyL.WhittenLonnie D.Bentley,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3]算法分析与设计,(美)古德里奇,塔玛西亚著,霍红卫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0
[4]计算机图形学,沈一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
[5]人工智能,丁世飞,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
[6]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美)本特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第3版),陈国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8]分布计算系统, 胡亮,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9]无线通信与网络,(美)斯托林斯,何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